试论医院经营战略选择

来源: 互联网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逐渐形成,从而改变过去垄断座堂办医格局,医疗服务也从卖方市场变成为买方市场。医疗卫生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将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

一、 医院运营目标

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医疗卫生单位的宗旨。医院是劳动力“再生产”部门,医疗服务是人们健康的保证,政府把医疗卫生的主要目标定格为以较少的医疗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代表政府的医疗单位只能是在规定的收费标准和相关检查、用药规范的框架内开展医疗服务。

二、 医院运营模式

医院管理者要提高医疗机构竞争力,必须让医疗服务对象对医疗单位的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能够及时感知与了解,而患者的感知是从被服务的人群中了解,或者是从医院的改革创新成果的媒体报道中获悉。无论如何感知,医疗单位都应该在运营模式上加以改革。

1、调整收入结构

收入结构调整主要是药品费占总费用比重调整,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消费。例如:某医院1997年至2002年病人费用与药品比重资料,详见附表。

附表:某医院病人相关费用表


以上资料显示,该医院药品比重呈下降趋势,结构调整较合理。平均住院天数减少,缩短了病人痛苦时间,提高了医疗质量是一个好现象。

2、降低药品费

药品费居高不下已经影响人民群众看不起病,究其原因是药品中间环节盘剥导致零售药价攀升。其一,药厂与医院药价差距过大,真正的负担转嫁给了老百姓,政府由于缺少药品中间环节税收,也无力补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消费需要。其二,有些药品严重背离价值。比如抗生素类针剂从400万毫克青霉素2.10元/支到0.3克*100毫升可乐必妥113.10元/支。其药用价值是不是它的几十倍呢?当然我们不能简单的用价值来衡量其疗效。但对于从未用过抗生素的且为一般抗炎患者,就没有必要首选可乐必妥这样高级别抗生素。鉴如此,医院应首选甲类药为患者治病,循序渐进,再其次选用乙类药或自费药。能用国产药的就不使用进口药。尽量减轻病人经济负担,让患者感知到该医院可信。为病人着想,以吸引更多患者前来就医。

3、缩短住院天数

假设平均床日费用不变,提高入院三日确诊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缩短住院天数,加速病床周转率,就会减轻病人经济负担,缩短病人病痛时间。

4、合理选用检查方式和节约卫生材料

不合理的检查虽然会给医院增加效益,但无疑加重了病人的经济负担,对病人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眼前利益看,收入增加了。但从长远看,广大群众感知到该医疗单位乱检查获利,就医人数会减少,从而失去服务对象的支持和稳定。因此,可做可不做的检查尽量不做,重复检查一律杜绝。比如门诊拍片,已诊断为肺炎,需住院治疗,住院后再行拍片就属重复检查完全没有必要。只有提高检查质量,提高诊断符合率,来院检查患者多了,效益也就有保障。卫生材料尽量节约,即要满足医疗所需,又要避免浪费。

5、转变医疗模式

社会在发展,人类在变化,疾病普也随之变化,医疗模式也要适应患者不同需要而改革。 比如:1997年BP机兴盛时,许多传呼台应运而生。时过几年,传呼机将被移动通讯产品淘汰。那么上述通讯产品如果不在20世纪末期开始更新换代,就意味着今天的消亡,其企业也将随之倒闭。医疗市场与通讯市场一样,要贴近人民群众,为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提供医疗服务,扩大保健消费,这一市场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

三、 医疗服务质量控制

医疗质量是医院的生命,如果一个医疗单位频发医疗事故,甭说赔钱,就说被服务对象谁敢前来就诊?由此可见,医疗质量控制尤为重要,要进行质量控制,必须做到:

1、抓人才培养和引进,从提高整体业务人员素质做起,让患者放心就诊。

2、抓医疗科研和重点专科建设。当前的医疗格局是大专科小综合,医院要创品牌上等级,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达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精,人精我新。

3、抓医疗规范化管理,坚持三级医生查房制度和护理三查七对制度落实,实行标准化管理,流程化服务,一体化控制。

4、抓医疗策划,推销创新项目、滚动宣传,尽快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让更多的患者享受优质服务。

相关文章